张永荣简介
一口道尽天下事,双手挥舞百万兵;挂起白幕乾坤大,敲起锣鼓日月长。说起皮影,很多人并不陌生。曾几何时,《封神演义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罗通扫北》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舞台里被尽情地演绎。灯光中映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,说唱中道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。
张永荣,男,1971 年1月17日出生在湟中县土门关乡红岭村的皮影世家,1976年至1981年在红岭村小学上学,1981年至1984年在土门关中学上学,1984年至1992跟随父亲学习皮影雕刻、演唱和后台音乐伴奏。2007任湟中县光明皮影艺术团团长,2008年任湟中县皮影协会秘密长至今。曾多次获得省、市和县文化主管部门的称誉和奖项。
湟中县红岭村是河湟谷地的皮影之乡,红岭村第一代雕刻艺人据传可追溯到清末年间,由一位从陕西逃荒过来的艺人罗狗熊传入,自从80年代开始,红岭村的皮影迅速发展,由红岭村己故的著名艺人张生彦、张生华、王进贤、范洪财等人一年四季在河湟谷地演唱,很受群众的欢迎。张永荣是皮影戏老艺人张生彦之子,自小时起就跟随父亲学习皮影艺术,子承父业,后来创建了现在的光明皮影艺术团,至今还不断的为皮影文化的传承知发展寻找机会,使古老的皮影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。
张永荣受父亲的影响,从80年代开始就跟老艺人们学习皮影雕刻、皮影添色、后台音乐伴奏和演唱技巧。九十年代开始在湟中、乐都、民和、化隆、互助、平安、等地演唱皮影戏,受到了各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倔起,在省、市、县的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2017年11参加了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学习。在2018年参加了青海省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素质能力堤升研修班,还多次参加了市、县的各项文化培训班,使个人的文化能力大副度提高。
为了和社会的发展相接合,张永荣紧跟时代步伐,近几年重新雕刻制作了一些现代皮影人物和道具。并在下乡演出活动中,表演歌唱新农村、歌唱新生活的现代皮影戏,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。
他的唱腔,吐字清楚,悦耳动听,深得观众的欣赏。表演方面影人操作技巧娴熟,动作形象逼真;他还擅长演奏四胡、笛子等乐器,他拉的四胡音色优美动听,吹的笛子曲调悠扬、悦耳动听,深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。
为了不让皮影戏失传,将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,张永荣收张宪福、张宪明、范生录等为徒,在农闲季节时对他们进行培训,演出的时候都带着他们,让他们在旁边观摩学习,帮着摘梢子,递皮影。闲暇之余,还手把手教他们皮影的操作:如何控制皮影,如何让影人走路,武将怎么对战等等。
为了更好地表演好皮影戏,张永荣自筹资金十万余元,置办了皮影戏箱二副,流动演出戏台二副,并且有自己固定的皮影传承活动室四间。皮影箱里各有皮影人物身子120把,皮影人头像350个,皮影戏伴奏乐器共六件,三弦,四胡,二胡,板胡,唢呐,笛子;皮影打击乐器共八件:战鼓,爆鼓,大锣,勾锣2个,叉拨一对,碰铃一付,帮子一付,皮影戏剧本等。
在皮影雕刻制作、演唱、音乐方面己有一些成就,2017在湟中县土门关小学的邀请下,在第二课堂”皮影戏”中担任校外辅导老师。在2018青海省圆梦工程培训班活动中担任文化志愿者,被文化主管部门安排到湟中县田家寨小学授课,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。
除了政府安排的三下乡演出、各村庙会演出等活动,每年农历二月二,张永荣都要在土门关乡红岭村义务演出皮影戏三天,他雕刻制作皮影作品在湟中县”八瓣莲花”中长年展出,并在2019年湟中县“第三届民间文化艺术节”活动中展览皮影作品三天。
由于张永荣在皮影戏艺术和青海曲艺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,2003年他被评为西宁市市级文化中心户, 2004年在湟中县曲艺和皮影汇演中获得优秀组织奖,2007年担任湟中县光明皮影艺术团团长,2008年担任湟中县皮影协会秘书长,2013年在湟中县第二届“八瓣莲花”工艺品设计创意大赛中荣获银奖,2017年10月荣获青海河湟皮影戏“演唱雕刻”培训班演奏优秀奖,2017年12月份湟中县光明皮影艺术团荣获西宁市市级一星级团队。
谈到皮影戏今后的发展,张永荣信心十足,他说: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,这几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,给民间艺人给予了精神和物质上极大的支持,皮影戏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。他将继续加强学习,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,多参加公益性皮影表演,尽可能多的将皮影戏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。